您好!欢迎您来到MBA新闻网!

当前位置 : 主页 > 备考经验 > 正文

2022年MBA备考:管综论说文重点话题终极押题预测(三)

发布时间:2021-12-22 14:49:19    来源:MBA新闻网

摘要: 今天分享论说文押题预测第三期!【社会治理类】话题:德治与法治、培养科技人才、新业态、新模式;功利化与培育工匠精神四个话题。

  MBA新闻网讯】今天分享论说文押题预测第三期!【社会治理类】话题:德治与法治;培养科技人才;新业态、新模式;功利化与培育工匠精神四个话题。


20211222145044803.jpg

【幂学独家授课老师-朱琦分享】


  预测话题一:德治与法治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孔子曾经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众星拱之。”可见,德治理念在古代就早已存在,而“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对社会的治理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德治与法治,生活在如今社会的人们更需要加深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审题立意分析】


  关键词:德治;法治;社会治理

  材料类型:社会治理类-AB统一型

  文章框架:AB统一型。


  参考范文:


  德法共治,推动社会治理


  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治理念历经千年,依然闪耀光芒。然而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仅靠“以德治国”显然是不够的,还需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法治理念和德治理念两相结合,共同推动社会的治理。


  法治理念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依法治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更是一种治国思想和执政理念。社会治理只有遵循法治要求,才能为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才能提升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而缺乏法治理念,社会的治理就缺乏强制力,一旦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对其的惩治就缺乏相应的硬性标准以及强力的手段。因此,法治理念对社会的治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德治理念可以为社会的治理提供很好的补充。虽然法治理念对于社会的治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法治并不能具有普遍性,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而德治是基于道德去感化人,使其达到心理上的认同,从而改变其行为,及时预防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德治可以在很多方面为法律中空白和漏洞起到弥补作用,弥补了法治的滞后性与局限性,为社会的治理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德治和法治并非二元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只有德法共治,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的良好治理。单纯地德治,存在易变性和缺乏强制力的问题;而单纯的法治,存在滞后性与局限性的问题。只有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为了让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我们应该一手抓“德治”,一手抓“法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提供动力营养,全面推进社会的进一步治理。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德法共治,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预测话题二:培养科技人才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人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而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人认为我国要重点培养科技类人才,以突破西方的科技封锁,实现科技兴国的目的。有人认为我国要重点培养基层管理类人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从而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审题立意分析】


  关键词:科技类人才;基层管理人才

  材料类型:社会治理类-两种选择型

  文章框架:利弊比较型


  参考范文:


  科技人才,更能促进国家发展


  人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对于选拔什么样的人才,有人认为要重点培养科技类人才,也有人认为要重点培养基层管理类人才。而我认为,培养科技类人才更为重要。


  首先,重点培养科技类人才有利于实现科技兴国的目的。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更为明显地体现为科技竞争与人才竞争,因此国家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需要国家培养科技人才,来实现科技兴国的战略。一旦国家拥有了大批科技人才,经过他们的努力研发,不断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甚至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重点培养基层管理类人才有其弊端。虽然培养基层管理类人才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治理水平,但是却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旦因为技术封锁,我们不得不使用别国的技术标准,甚至完全引用别国的技术。一旦这些技术运用在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等方面,这无异于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那么社会又如何能安稳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将重点放到培养科技人才方面,未必能取得最终的效果,而培养基层管理人才,见效更快。然而此观点并不合理。因为培养科技人才虽然可能见效慢,但是一旦实现了科技突破,打破了科技壁垒,建立自己的科技标准,不仅有利于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更能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的治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培养科技类人才,一方面,国家需要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培养科技类人才上来,进行资金和教育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得个人、企业以及全社会都认识到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的重大作用。


  培养科技类创新人才,打破技术壁垒,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从而更好地实现科技兴国战略,并推动社会治理。


  话题三:新业态、新模式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近年来,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例如网络直播。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了很多问题。有人认为要对这些新业态、新模式进行规范,有效引导其健康发展。也有人认为要坚决予以取缔。


  【审题立意分析】


  关键词:新业态、新模式

  材料类型:社会治理类—两种选择型

  文章框架:利弊比较型


  参考范文:


  完善监管制度,促进新业态发展


  近年来,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然而,由于其具有的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也带来了很多监管问题。对此现象,政府应该完善其管理制度,以促进新业态的发展。


  规范新业态有利于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新业态、新模式是在社会发展不断发展背景下,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与休闲需求下产生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新业态进行规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人们多样化的消费和休闲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还因为通过规范而规避了不良现象的出现,而使得这样的需求满足更加符合消费者预期,节省其时间成本。


  规范新业态也有利于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新业态、新模式是一些人在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传统业态和模式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有其成本。一旦新业态和新模式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而显得混乱不堪时,会打消潜在进入者的念头。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潜在进入者看到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有人认为要坚决取缔新业态、新模式。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实则并不恰当。不能因为新业态的出现伴随着问题,就“一刀切”式地完全拒绝。网联网、快递业等行业曾经都以新业态的身份出现过,也都曾被视作“洪水猛兽”般加以禁止。然而,事实已经证明:正是这些曾经被人们拒绝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了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要规范新业态、新模式产生的问题,一来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行业整体来规范企业的相应行为。二来也需要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时候,从自身做起,做好自身的监督、管理工作,规避不良行为。


  我们要发挥制度的监管作用,让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社会发展新的推动力。


  话题四:功利化与培育工匠精神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短视频流行、大拼接的电影流行、标准化餐厅流行……如今的社会,短、平、快以及标准化的产品由于更契合当下社会人们主流的生活形态,而流行于世。这样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放松与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论文造假、产品质量低下、财务造假等浮躁的功利化现象。与此同时,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们,却被社会所忽略,直到虚假繁华的泡沫破灭之时,他们的作用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


  【审题立意分析】


  关键词:功利化;匠人们

  材料类型:社会治理类—双现象型

  文章框架:正反析做型


  参考范文:


  摒弃功利之心,培育工匠精神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浮躁之风盛行,导致论文造假、产品质量低下、财务造假等功利化现象频出。同时,工匠精神也被人们所忽视。对此两种现象,我们应该抱有正确的理念:摒弃功利之心,培育工匠精神。


  功利心有碍于社会发展。不管是论文造假、产品质量低下、财务造假等功利化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为论文造假会影响学术界对真理追求的态度,减少对科学真理的发现成果,最终影响社会发展。而质量低下产品的流行,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因为缺乏竞争而导致技术的创新升级停滞,最终也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不管何种的功利化现象,看似在短期内满足了其预期,实则从长期来看害人害己。


  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制造品质。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对产品精工细作,才能生产出优质并赢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可观的企业效率。而对于国家来说,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产品的品质,赢得国际声誉,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主动权,这对于国家发展必不可少。


  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势在必行,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工匠精神见效慢不符合快节奏的市场竞争。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快速,导致企业要时刻保持产品的新颖性,从而不愿意专注某一方面。其次,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企业间巨大的竞争导致企业要多方出击,全面获得利润,而不敢局限于某一领域。


  为了更好地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企业管理者应该看到变化市场背后的不变,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用品质赢得口碑,用口碑赢得利润。其次,社会也要营造出一种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使得工匠精神处处可见,处处体现工匠精神。


  培育深入人心的工匠精神,释放工匠精神的巨大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幂学管理类联考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7800253047。

  更多院校MBA项目招生信息请戳链接:http://yuanxiao.mbanews.net/

相关推荐

院校选择

立即申请工商管理硕士(MBA)

全国MBA报名服务中心

* 姓       名:
* 电       话:
* 报考院校:

第一时间获得意向MBA院校的招生政策

直接对话MBA招生办公室邀请您拜访学校、参加公开课

独家奖学金申请指导

4000-989-102